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基模,
簡單來說它是在訴說每個人都有很多套基模,
以供個體在收到訊息時可以做出反應。
這些基模怎麼來的,
是靠著我們的經驗跟學習而來的,
於是當有一天我們又遇到同樣的問題時,
我們就可以應用我們既有的基模來處理問題或是面對人際關係。
只是這些基模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處理問題時,
也有可能造成知覺的錯誤、記憶的扭曲或者是選擇性的注意力。
不過要是我們真的要做出一個完全正確的決定時,
必須要窮盡所有的訊息,
那對我們來說是很困難的而且幾近不可能,
因為我們不是電腦。
但是也因為我們不是電腦,
所以我們可以接受很多朦朧性的訊息,
不像機器人無法判別這些不確定性。
所以我們在做決定時,
如果我們拋開基模的理論模式,
而使用資訊處理的模式時,
也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以上這段對一般人來說,
可能有點認知上的困難跟陌生。
而如果用白話文來說,
其實就是在面對所有我們所接觸的事的時候,
我們看到的不應該是這個人是男是女,
也不應該是她的職業是甚麼,
更不是她的外表給我們的印象是甚麼,
還是我覺得她是個怎樣怎樣的人,
她說這句話是怎樣怎樣的意思,
而是可以比較理性的資訊的分析,
她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跟態度,
她為何會做這樣的決定。
我是否應該撇開心裡的成見,
而是不要給人家貼上標籤。